无锡灵山与龙门石窟的千年对话

无锡灵山与龙门石窟的千年对话

hyde123 2025-07-03 装修装饰 2 次浏览 0个评论

7月3日,“千年龙门 遇见灵山”——“梵境双辉”龙门石窟与灵山胜境艺术对话展暨2025灵山博物馆季在无锡灵山博物馆正式启幕。展览以中国造像艺术为纽带,为公众呈现了一场魏唐石刻与当代艺术之间跨越千年的对话。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时。清末时,龙门石窟遭遇大量盗凿,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龙门石窟研究院将三维数字技术运用于流散文物的原位寻探、数字复位,使流散海内外的龙门石窟文物以多种方式跨越时空,身首合一,复位合璧。此次“梵境双辉”展呈现了龙门石窟研究院在数字化保护领域的积淀。灵山博物馆则通过数字化创新展陈手段,将原本深藏中原的石刻艺术“请”到了江南观众面前。

展览现场,以三维数字技术复原的龙门石窟石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对话展中,龙门石窟带来的“胜利之手”文创与灵山的“萌佑佛手”文创也形成了一次有趣的对话。“胜利之手”取自龙门石窟有名的“剪刀手”佛像,“萌佑佛手”的形象则源于高88米的灵山大佛。据悉,除展览本身外,龙门石窟与灵山博物馆也会在文创开发上展开跨界联名,并在学术研究与教育资源联动、沉浸式体验等方面展开合作。

展览文创区

展览现场,“剪刀手”佛像的复原图

无锡灵山博物馆执行馆长、策展人秦伟平在采访中介绍,展览以“时空对话”为核心线索,综合运用多元艺术形式与数字技术构建沉浸式叙事空间。在艺术呈现上,通过3D 打印,线扫描等技术复刻龙门石窟造像、塔龛、壁画和碑刻题记,结合空间场域设计,使古代魏唐气象与当代禅意美学完成对话。

“在这次展览上,龙门的‘最美观世音’、宾阳中洞莲花藻井等都完成了造型的虚拟修复”,龙门石窟副研究馆员高俊苹介绍了展览中所呈现的文物数字化虚拟复位,“另外,我们对残存颜料做了检测分析,用同样的装彩工艺与矿物质成分完成了彩绘的复原,也通过增强现实、短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如今,数字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此,秦伟平表示,灵山博物馆也采取了不少举措,借助数字扫描、摄影摄像等技术,对无锡本地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进行高精度记录,全面留存其形态、色彩、制作工艺等细节,为后续研究、展示及传承提供精准数据。

值此对话展开幕之际,2025灵山博物馆季同步启动。博物馆将以一系列活动为不同受众群体带来多元体验。例如“遗珍·禅韵”无锡非遗艺术联展集结了惠山泥人、精微绣、碑刻拓印等9大非遗项目,通过实物展陈与互动展演展现无锡非遗技艺。同时,全新发布的灵山XR大空间体验项目《山河社稷图》,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空间,让游客穿戴设备“穿越”千年历史场景。

展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与无锡灵山博物馆联合主办,将持续至十月末。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无锡灵山与龙门石窟的千年对话》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